十堰竹溪大山深处崛起现代电影小村

来源:星空影视 人气:13 更新:2023-08-28 20:15:32

十堰竹溪大山深处崛起现代电影小村

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 

通讯员 郭军 李正东

苍翠笼罩的老阴山,清澈流淌的竹溪河,共同孕育出一代代黎民百姓,造就着一个个传奇故事。

8月23日,从湖北省竹溪县城驱车15公里,来到竹溪河畔的竹溪县龙坝镇肖家边电影小村,宽敞平坦的公路通村入户,高低错落的农家别院掩映在苍翠欲滴的绿树间,口袋影院、汽车影院、数字影院等数十种观影形态从村头延展到村尾,这个偏远小山村处处涌动着电影热潮和电影文化带来的山乡蝶变。

漫步肖家边村,只见四面八方慕名纷至的游客,驻足在老房子下兴致勃勃地留影;生态停车场上,鄂、渝、陕等外地车辆,进进出出川流不息;新出的电影大片《封神》正在这里热映,映厅内外座无虚席……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数字影院映厅外等待观影的游客和居民 通讯员李正东摄

走北京上天山,肖家边走出著名军旅作家

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电影《草原枪声》红遍大江南北。但鲜为人知的是,它的编剧就是从龙坝镇肖家边村走出的军旅作家沈凯。

沈凯,本名戴维贤,满族,生于1932年2月5日,故居竹溪县龙坝镇塘坊村(现为肖家边村)戴家大院。其父戴熙为当地乡绅,共育六子,戴维贤排行第三,后被过继到沈家,改名沈凯。

沈凯14岁时就读于竹溪黉学馆(现为竹溪县一中),当时国文课教师为竹溪知名人士柳汉瑜,抗日战争时期,他曾掩护中共党员聂之俊在竹溪县开展地下工作。上世纪三十年代末,柳汉瑜和聂之俊创办了刊物《抗日建国半月谈》。在柳汉瑜的影响下,沈凯与革命结缘,1949年,光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。

1955年,沈凯放弃北京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,怀着满腔热情前往新疆,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宣传科文艺助理员。在沈凯的日记里,有这样一段话:“毕业后,我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剧本创作所任编辑,但我一心想按毛主席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去做,坚决要求长期地无条件地到祖国边疆生活、工作,去干一番事业……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游客驻足于沈凯蜡像前 通讯员李正东摄

1955年到1988年的三十多年间,沈凯先后以史牛、凯歌、天山鹰为笔名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诗歌、小说和纪实文学。沈凯进入天山电影制片厂担任编剧、文学部主任后,创作热情更加高涨,接连创作出《阿斯勒拜克》《草原枪声》《伞花》《滴泪驹》《阿佳尔历险记》等电影文学剧本,这些作品大都反映新疆人民和军垦战士的斗争生活,将对革命的坚定信念熔铸于作品之中。

1980年,由沈凯主笔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《草原枪声》横空出世,一扫思想禁锢、色彩单调的文化阴霾,《草原枪声》一炮走红,由此奠定了它在新时期承前启后、具有里程碑意义作品的地位。

1988年2月,沈凯在乌鲁木齐因病去世,享年56岁。沈凯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,始终充满着志存高远、报效国家的正能量,是一本激励人们不忘初心、矢志奋斗的生动教材。

访故地寻史实,一件代表建议案拉开电影小村大幕

戴家大院(沈凯故居)坐落于山清水秀、藏风聚气、钟灵毓秀之地,是一个土木建筑群落。院内有二十四个天井,曲廊回环。木楼楼门相通,隔而不断。正门门楼牌上“耕读传家”四个大字清晰可辨。

土地革命时期,贺龙元帅率领红三军转战鄂西北,曾在戴家大院驻扎。解放战争时期,李先念的中原突围部队抵达龙坝镇,在肖家边村一带开展游击战,戴家大院当时的主人,沈凯的父亲戴熙深明大义,主动让出老屋作为部队指挥所。人民军队在这里战斗的时间虽然不长,但他们留下的红色基因和奋斗精神却传承不息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曾经的戴家大院 (资料图片)

由于年久失修,2021年前,戴家大院已破败不堪,面临垮塌覆灭的危险。“修复二十四个天井原貌,保存‘耕读传家’古迹,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建设,打造红色纪念馆,讲好革命故事,展示沈凯革命生平和竹溪革命战争历史,培养爱国主义情怀……”在2021年竹溪县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,陈光斌、罗运江等10名县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建议,也由此拉开了建设肖家边电影小村的大幕。

竹溪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建议的办理,成立工作专班,于2022年5月正式启动修复工作,由县政府牵头,组织发改、国土、财政、环保等部门勘测,将肖家边村纳入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规划,予以立项、给予支援并引资发展,以戴家大院古建筑群和红色教育基地为载体,发展研学旅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。

以沈凯生平经历、红三军转战竹溪期间仅存的记忆、资料、文物为核心,龙坝镇镇长代瑜章带领工作组,分赴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、市县档案馆,通过与沈凯夫人旷运奎、子女以及生前工作的同事、战友详细交谈,梳理沈凯生平文字材料数万字。获得沈凯家人及工作单位支持,提供沈凯生前创作的文学作品、留影、遗物百余件,打造电影小村兼得天时地利人和。

“我们坚持修旧如旧、复古如古,保持原乡原色、土墙土楼,对这个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性修缮。”龙坝镇党委书记陈光斌介绍,他们将戴家大院改建成红三军司令部纪念馆、沈凯文学创作展陈馆、戴氏私塾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引进社会资本建设集电影文化体验、电影互动游乐、电影观赏于一体的全国首个电影小村,形成以村为形、以文化差异为魂、以乡村休闲旅游为核心的休闲娱乐综合区,打造网红打卡地。

在鄂西北大山深处,一件代表建议激活了一个电影小村,成为人们休闲娱乐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首选地,肖家边电影小村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横空出世。

修房屋建景点,肖家边电影小村火爆“出圈”

今年6月26日,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振兴文化活动品牌——“共同缔造·大地欢歌·荆楚夏季村晚”在戴家大院广场前举行,肖家边电影小村同步上线运营,吸引省市千余名游客前来参观打卡,大家盛赞这里是风景如画,宛若梦中的世外桃源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空中鸟瞰肖家边村 通讯员李正东摄

修缮后的戴家大院,保留天井、泥土墙、菱形木窗、老式牌坊等极具历史韵味,展现了荆楚大型民居古色古香风貌特色,令人流连忘返。置身于红三军竹溪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内,红三军突破关垭子、激战鸡心岭时的情形历历在目;戴氏私塾留存的家规家训延续至今,为基层治理提供宝贵经验;沈凯用一生践行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,成为吾辈学习的楷模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四面八方游客游览展馆 通讯员李正东摄

数字影院每天人头攒动,座无虚席。一楼元宇宙电影院可以让游客与电影角色进行互动,亲身参与剧情的发展。二楼数字影院占地520平方米,共两个放映厅,大众厅可容纳100人观影,商务厅可容纳16人观影,配置国内先进的4K数字放映机,环绕立体声场,同步放映院线大片。自7月21日上线运营以来,每天票房收入突破2万元。

村庄内,5座风格迥异的小桥将一河两岸紧紧相连,随湾就势建设乡村振兴学院、游客中心、休闲驿站、咖啡馆、村民议事厅、沙滩乐园,打造口袋影院、岩壁影院、汽车影院等10余种观影形态。如今,巨幅山水风景画与山体浑然天成,大树、小草、瀑布栩栩如生,既美化了环境,又增添了休闲好去处。

本村徐远明、代星,大学生陈启树、刘琴等18名创业能人看到家乡发展的巨大变化纷纷回乡创业,组建村级运营管理公司,盘活闲置资源、资产和劳动力。引进神农臻菌、斌缘农业、三道寨家庭农场等5家市场主体,发展树莓、菌菇、雷竹、果蔬2600多亩,引导30多户群众把自家闲置房屋改造成农家乐、土菜馆、民宿。今年年底,村集体年经济收入可由原来的10万元增长到100万元,群众原来“舍家外出找工作”,现在“返乡回家把钱赚”。

“没有党的好政策,在往年真的想都不敢想。”在肖家边居住的戴贵章是戴氏宗族的后人,他说,过去出门,随处可见烂石头、破瓦块,干群关系紧张,是远近皆知的“老大难村”。如今,家家户户盖新房买新车,电视剧里的情景在肖家边村成为现实,他不禁感慨:“变化,翻天覆地;日子,越来越好。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电影小村运营仪式活动现场 通讯员李正东摄

肖家边建设以来,已成功承办“我们的村晚”“共同缔造·大地欢歌·荆楚夏季村晚”示范活动暨竹溪县肖家边电影小村上线运营启动仪式、竹溪县2023年美食音乐避暑季等4场大型文艺活动,吸引了平利、安康、巫溪等周边游客,平时游客每天在1000人左右,双休及节假日游客日均达5000人,有力地拉动了消费,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。

夜幕时分,漫步在用石磨、瓦罐砌成的共同缔造文化墙前,触摸着农家曾经常用的风车、犁耙等老物件,光阴的故事一点一点展现。村庄变景区、田园变公园、农房变民宿,一个电影人带活一个电影小村,让大山深处的小溪人家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
(来源:极目新闻)